为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到2020年底,我市将建立起完善的垃圾强制分类收运体系、处置体系和配套政策法规体系,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走进城西区新宁路经贸委小区,居民郭金成把家里分类好的生活垃圾投放到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收集桶内。他说,开展垃圾分类是举手之劳的事情,不仅可以换积分、换物品的,而且保护了小区生活环境。为全面推进西宁市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利用率,实现生活垃圾处理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2015年底,城西区新宁路经贸委小区、昆仑路行知巷林业小区成为我市首批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试点小区。不仅修建了垃圾回收、废品回收、便利店等垃圾收集屋,还配送了统一的垃圾收集袋、垃圾收集桶等收集容器,配备了专门的管理人员,帮助、引导市民准确投放垃圾。同时,将垃圾称重后实行积分制,按积分比例到便利店兑换生活用品,提高了市民对垃圾分类的参与率和正确投放率。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西宁市将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市道路、车站、公园、商业场所等区域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进行规范设置,改造城区内的垃圾房、转运站等,以适应和满足生活垃圾分类要求,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在巩固提升已试点小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全市还将探索开展绿色单位、绿色家庭和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创建活动;推广厉行节约,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加大“限塑令”执行力度,倡导节约文明用餐,减少餐厨废弃物产生量。同时,还将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和“美丽夏都·清洁西宁”品牌建设,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活动,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逐步在全社会形成共享共建的良好氛围。